最近更新

热门点击

教学新闻
您当前的位置: 教务处 > 教学质量 > 教学新闻 > 正文 >

权威专家高度评价武汉“十四五”新目标

时间:2021-03-12  浏览次数:  作者:

市委全会提出的武汉“十四五”新目标广受关注。12月18日,社会各界权威人士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,高度肯定武汉“十四五”新目标,将与武汉一起,共同绘就未来发展蓝图,为建设现代化大武汉作出新贡献。

■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邵新宇:强化创新引领,服务武汉高质量发展

“城市与大学共生共荣,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产生一流成果,为武汉建设一流城市作出新的贡献。”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邵新宇表示,武汉“十四五”新目标提出,武汉要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,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,实施科教兴市、人才强市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疏通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的快车道,完善全域创新体系,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创新中心。科技创新迎来了武汉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,武汉的科技工作者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。

邵新宇院士说,华中科技大学这两年花巨资建设了工程实训中心,拥有最先进的工业软件、机器人和高端装备,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打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。学校向立志创新创业的博士生、研究生、本科生开放国家级大平台,甚至吸纳他们加入一些项目组,让他们尽早接触到最新的理念和方法。近年来,华中科技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。学校正在申报一个医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,就是化危为机,抓住武汉遭遇疫情带来的机遇,同时将及早建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。

“武汉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,应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,推进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,统筹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、科技强到产业强、经济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。”邵新宇院士表示,华中科技大学下一步计划继续在武汉光谷建设一个创新园区,发挥创新优势,助力武汉发展。

■ 著名企业家、泰康集团董事长、首席执行官陈东升:武汉抓住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

今年4月以来,泰康集团董事长、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先后8次来到武汉,用实际行动支持武汉疫后重振。

“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,武汉将成为全国的战略支点,辐射全国。”在亚布力论坛、中国保险创新发展大会、2020武汉数字贸易大会、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等多场活动期间,陈东升都表示,武汉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、丰富的科教人力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,发展潜力无限,一定能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,辐射全国,形成新的发展高地。

陈东升认为,武汉“十四五”新目标抓住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。

“武汉发展大健康产业具有区位优势、人才优势、科教优势、医疗资源优势以及产业基础。”陈东升说,武汉要依靠知名高校、医院,打造集研发、孵化、生产、物流、生活为一体的大健康全产业链,让武汉成为大健康产业的投资高地、人才聚集高地。

“武汉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和健康经济,正好是抓住了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两把钥匙、两个发动机、两个巨大的引擎,所以我觉得武汉在这些大的战略判断上的把握非常成熟,非常有预见性,非常能代表未来。”

陈东升说,光电及芯片产业是数字产业中最重要的产业,而武汉“光芯屏端网”万亿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,这也是武汉发展数字产业的又一大优势。5G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将提供新的发展机遇,在陈东升看来,未来的社会就是数据驱动和健康驱动。“泰康也在坚定地拥抱数据时代,拥抱科技、拥抱数据,正在打造智慧社区和智慧医院。”

武汉“十四五”新目标坚定陈东升加大投资武汉的决心。他说,截至目前,泰康在湖北以大健康为核心,投资了近600亿元,泰康将继续加大在湖北武汉的投资和布局,和武汉共享“十四五”的新发展、新机遇,未来在湖北的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。

■ 著名经济学家、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:新目标有利于武汉逐步成长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城市

对于武汉市委全会提出的“十四五”新目标,著名经济学家、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、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12月18日第一时间通过长江日报官方微信进行了解。

巴曙松注意到,武汉“十四五”新目标中突出提到“坚持创新第一动力,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”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,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”,他认为这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,更是在百年未有之全球大变局下对国际经济趋势的把握。

巴曙松说:“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,实际上也就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逐步替代传统产业的过程,也就是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过程,这个新旧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,也会重构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版图。武汉有雄厚的教育基础和科研基础,也有良好的产业条件,有条件抓住这个新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机会,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中占据更大版图,数字经济、产业链提升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、现代服务业,将成为武汉‘十四五’的发展新动能。”

在这样的历史性机遇面前,巴曙松认为创新显得尤为重要。“从技术进步的规律看,真正颠覆性的底层技术创新,一般是刀锋式的,具有技术突变特征。新一代技术革新已呼之欲出,技术周期更替是产生刀锋式技术进步的绝佳历史机遇期。” 巴曙松说,“武汉具有高校和科研优势,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。以高新科技和自主研发创新为重要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,将成为应对风险、占据未来增长制高点的核心工具。”

巴曙松说,武汉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已经绘就,锚定目标,武汉将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塑造新的比较优势,逐步成长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城市。

■ 著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、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教授:武汉跳出了一亩三分地 从全省、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谋划定位

著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、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、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教授12月18日研读了武汉“十四五”新目标后表示,规划总体给人的感觉是格局大、视野新、目标全。

吴传清说,第一感受是“大”,武汉有大格局意识。“规划特别强调武汉要发挥‘一主引领’龙头作用,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,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,从中可见武汉跳出了一亩三分地,从全省、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谋划定位。” 吴传清说,“什么是大武汉?不光是讲城市体量,还指的是有大格局、大视野、大谋划,城市发展就是要坚持高起点谋划、高标准实施,持续在城市的规模空间、要素承载、功能完善等方面提升水平和质量。同时,格局大,也是因为方向坚定,城市底蕴坚实,平台广阔。”

吴传清对武汉“十四五”新目标第二感受是“新”,武汉有了新定位、新目标、新经济业态。未来武汉要基本建成“国家先进制造基地、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”,新的表述,是新的任务、新的谋划。眼下,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。新发展格局下,武汉就要谋求新合作、新发展,武汉重任在肩、大有可为。

吴传清特别注意到,在国家对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出“加快建成全国经济中心、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、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”基础上,武汉“十四五”规划新增要“打造区域金融中心”,他认为很有必要。他说:“金融是高端服务业,比如高校的成果转化,缺资金,就可以发挥科技金融体系,通过科技金融中心、天使基金、创业基金等转化为产品、产业。”

吴传清第三感受是“全”。武汉“十四五”新目标重点突出,但也面面俱到,各种细节在文件中都有提到。这一规划是武汉作出的重大决策,从总体上全面作出科学部署、明确安排,体现出很强的战略性、前瞻性,具有很强的指导性、可操作性,为接下来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。同时,这一规划也承载着全体市民的共同期盼和愿望,不能有短板,有掉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