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更新

热门点击

教务动态
您当前的位置: 教务处 > 教务动态 > 正文 >

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带来的挑战

时间:2023-05-18  浏览次数:  作者:

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“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”。2022年12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》(简称《意见》),对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进一步部署。为推动深入学习,笔者将有关精神概括为“改革职业教育体系,实现两个培养目标,培养三支教师队伍,建设四个实践中心”。

党的十九大后,党中央、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改革的文件,比如国务院印发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,提出“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。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,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、技术创新、就业创业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”。2022年新修订的《职业教育法》提出“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、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,按照规定给予奖励”。这些文件的出台对推进职业教育深化改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,但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对接不紧密、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强、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;校企合作仍然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,区域行业企业人才培养“最后一公里”仍需强化。这次《意见》提出“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”和“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”,将其定位为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,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路径和要求,必将引领职业教育奋进新时代。

市域产教联合体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

《意见》将“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”和“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”定位为“战略任务”,内涵丰富。一是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三大功能:人才培养、创新创业、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区别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,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更清晰。二是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,提出国家主导推动、地方创新实施,成立政府、企业、学校、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,实行实体化运作,回答了谁办职业教育的问题。三是明确了联合体的联合内容,要求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、人才培养规格确定、课程开发、师资队伍建设,共商培养方案、共组教学团队、共建教学资源,共同实施学业考核评价,推进教学改革,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。四是明确了国家配套政策,要求制定支持职业教育的金融、财政、土地、信用、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激励政策的具体举措,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,形成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新经验和新范式。五是明确了职业学校特色发展道路。“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”定位是地方特色,为本市服务;“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”定位是学校特色,要求组建学校、科研机构、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。

市域产教联合体对培养目标提出新要求

新修订的《职业教育法》指出,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,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专科、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。《意见》对培养目标总要求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。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理解:一是培养目标是相对的、发展的,有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上移的趋势;二是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同,高等职业教育突出“技术”和人的全面发展;中等职业学校突出综合素质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;三是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既要有“地方特色”,又要有“学校特色”,应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的产业特点,因地制宜确定区域性培养目标;同时要满足生源、行业需求,制定具有“学校特色”的行业培养目标。在新背景下制定培养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特色、区域特色、学校特色,按服务对象差异精准制定“两个培养目标”。

以笔者所在的湖北省荆门市中心城区为例,这里聚集着1所高职院校和5所中职学校,其中荆门职业学院在校生规模9000人,开设专业25个,基本覆盖全市主要行业企业;但专业规模与本市企业人才需求存在明显不吻合现象,个别专业甚至存在招生就业“两头在外”现象。因此,要及时成立理事会,广泛听取本市用人单位意见,全面反映本市人才市场需求标准,尽快将产教融合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。5所中职学校目前80%在校生为技能高考生,20%在校生为“3+2”和专业技能生,存在“小而全”现象。《意见》要求“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”,结合荆门实际应扩大“3+2”招生规模,有针对性地为本市培养人才。同时,建立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机制,教育行政部门可从开设和调整专业、制定教学标准、选用教材、“1+X”证书考核等四个环节履行监督考核职责。

市域产教联合体对教学要素提出新规范

教师、教材和实习教学设备是职业教育教学三要素,“双师型”教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。《意见》对“三支教师队伍”从师德师风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新任务。结合《职业教育“双师型”教师基本标准》和基层工作实际,在新背景下地市州高职院校尤其要突出“双师型”教师培养、评聘和产业特聘教师引进工作。“双师型”教师的成长需要个人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,学校引导、组织广大教师走“双师型”发展之路必须拿出真金白银,精准提供教育教学、岗位实训、企业实践等机会,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指标。企业实践经历要与时俱进,按规范进入“市域产教联合体”所属企业5年一周期工作,促进教师知识技能持续更新,逐步取得行业领域职业资格证书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,获聘行业领域专业技术职称。目前,产业特聘教师是薄弱环节,综合水平高的师傅请不进、留不住,需要管理部门出台针对性政策明确其身份,提高其待遇,加强其培训,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特聘教师队伍。

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征。由于投入不足,目前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西部职业院校实习教学条件普遍落后,有些规模小的中职学校实习设备年投入不足百万元,只能满足基础的实习教学需求,与生产设备存在代差,甚至没有生产设备。校内实习教学与生产脱节,企业岗位实习只能从事基础工作,毕业对口就业更困难。《意见》提出,加强建设“四个实践中心”,其中具体的建设要求不仅是职业院校实习教学条件建设规范,也是实习教学工作规范;通过调动联合体各方力量,拓宽了职业院校改善实习条件路径;通过建立设施共享机制,特别有利于中小规模的职业院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;通过落实实习教学项目、丰富实习教学内容倒逼更新专业教材、开展科教融汇,促进教学三要素协同发展。

作者:杨品齐 熊红梅(作者单位系荆门职业学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