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在提升职教教师队伍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得到了充分认可,参加教学竞赛活动已成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最有效手段。当前教学竞赛活动面临的任务,一是改进竞赛方式方法,促进更多教师参与竞赛;二是使竞赛更加贴近日常课堂教学,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。河南省创新举办全省高职课堂教学创新大赛,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。
实现教学竞赛活动教学化全员化
举办教学竞赛的直接目标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,最终目标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。这就要求教学竞赛应面向日常课堂,参赛课程应为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,且是近一年内在日常教学中正在实施的课程。在课程设计中要结合职业教育类型定位,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、课程目标与要求、课程结构与内容、学生考核与评价、教学实施与保障、授课进程与安排等。倡导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对教学的深度参与,探索“双元结构教师小组”模式,促进“双元”育人;强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,突出“做中学、做中教”。
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,要求面向人人的课堂教学,进而要求每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。这就为教学竞赛提出了全员化的客观要求,应努力推动全体教师都参与,即面向全体教师,面向全部专业,促进全员提升。教学竞赛应注重六个结合:教学竞赛活动与创建品牌示范和特色专业相结合,与打造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相结合,与加强教学研究和培育教学成果相结合,与推进信息化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相结合,与培养培训“双师型”教师和培育“双师型”教学团队相结合,与教师综合评价和评优评先相结合。
强化学校教学竞赛活动的基础和关键作用
每一位教师都参与的教学竞赛,竞赛内容必须是每一位教师都面对的教学活动。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、行业或区域特色与专业服务面向,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,拟定学校教学竞赛活动方案,组织学校课堂教学竞赛或其他相关课堂教学活动。在学校竞赛前,组织参赛教师开展赛前培训,明确竞赛规范,学习职教政策、教学理念,提升参赛质量。学校竞赛的形式和内容应面向日常真实课堂,以“进班听课”为主要模式。组织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专家队伍,深入日常真实课堂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全面评教。赛后及时总结、研讨,由竞赛获奖者分享获奖教学方案和心得体会,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,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。
面向日常课堂教学的教学竞赛的真正完全实现,只能是在学校内部。在面向全体教师举办的学校全员教学竞赛中,为避免赛道拥挤,应按照全体教师的专业分布、年龄结构、发展所处阶段、个人具体情况等制定参赛规划,按学校教师总数的20%左右,设计每年的参赛梯队,力争5年实现教师全员参与,促进全体教师成长。
探索省级层面举办面向日常课堂的教学竞赛
省级竞赛的第一功能是推动学校教学竞赛的全面开展,因此,省级竞赛的刚性要求是“未举办校级竞赛的学校暂不参加省级竞赛”,参加省级竞赛,参赛学校需要报送学校竞赛的组织情况报告。省级竞赛的另一项强制性要求是,要在学校竞赛的基础上推荐教师参加省级竞赛,每一位教师5年内只可以参加一次省级竞赛。学校应合理安排不同专业、不同年龄段、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,采取梯队、分层等方式参加省级竞赛。
省级竞赛要真正推动提升学校全员竞赛活动的水平,在内容上就不能是学校竞赛的重复,应把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、提升教师素养能力等作为重点。包括“教学文件审核、视频评审、现场竞赛、综合评定”等环节。
教学文件审核环节是参加教学竞赛活动的基本规范要求。参加省级竞赛教师须报送一年内课程授课计划,包括授课计划进度表等,以及参赛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、参赛课程的部分章节教案、参评省级竞赛的视频文件等。视频评审是推动教学竞赛面向日常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。各学校推荐参加省级竞赛的教师,须提供完整的教学实录视频,真实记录参赛教师所讲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。现场竞赛是提升教师教学理念的重点环节,一是说课程,二是无学生教学展示,三是现场答辩。省级竞赛成绩采取综合评定的方式,按照教学文件审核成绩占10%、视频评审成绩占50%、现场竞赛成绩占40%,经综合评定后确定省级竞赛的最后成绩。
把教学竞赛与日常课堂教学相融合相统一,避免了教师过多停课备赛,减少了对日常教学的影响。面向日常课堂的教学竞赛体现了教学竞赛更好地服务真实教学、服务真实日常课堂的目标。
(作者:史文生,单位系河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)